河北新闻网

荒山绿化的背后 ——看武安市是如何推行林权制度改革的

    改革开放以来,武安经济迅速发展,一大批民营企业家通过开采煤、铁矿产资源和兴企办厂富了起来,成了“资金大户”。

    民营企业家完成资金积累后,把资金投向哪里实施再生产,是必须考虑的问题。他们认为林业生产虽然周期长,见效慢,但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前景好,值得投入。

    老板们大都是土生土长的武安人,致富后他们没有忘记父老乡亲和生养的土地,总想为家乡做点实事。当看到家门口的濯濯童山,心里很不是滋味,决心投资绿化荒山。有的说,过去挖煤挖铁挣了钱,但也毁了生态,现在包山造林积德行善,回报社会,心理平衡;也有的说,从城里买个单元房还要几十万,掏10万就能买几千亩山场,何乐而不为?主客观条件使武安“大户包山”蔚然成风,成了参与林改的主力军。

    大户包山呈多赢

    为大力推行“大户包山”,实行“综合开发”,武安市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如对造林绿化实施补助,积极落实林权流转、林权抵押、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等配套制度等,有力地调动了“大户”包山的积极性。推行大户包山、综合开发,虽然只有几年时间,成效明显。

    实现了“山定主、树定根、人定心”。通过林改,林地林木的所有权、使用权在法律上明确下来,使包山“大户”真正把林地、林木作为自己的财产来对待,对破坏林业资源行为能够及时制止,推动了封山禁牧和森林防火工作开展。

    调动了造林积极性。林改后,包山“大户”真正把植树造林当成自己的事,敢于向林地投资,舍得向林业投入,社会资金向林业聚集的势头明显强劲。近3年来,新增造林面积22万亩,其中31个“大户”完成造林14.3万亩,占65%。

    调整了产业结构。随着社会各界向林业投入加大,一向弱质低效的林业,展现出强大的发展活力,并促进了整个农业的发展。目前武安有8家企业被评为省级林果龙头企业,10家企业被评为邯郸市林果成长型企业。2008年,武安一产增加值突破10亿元大关,2009年、2010年,一产增加值增长率由前几年的不足5%,提高到8.7%、9.6%。

    增加了农民收入。在大户包山过程中,除承包费用通过村集体惠及村民外,包山大户还通过土地流转、吸纳农民就业、组建专业合作社等方式,促进农民增收。智寿源公司的张思田老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智寿源流转农民土地1.5万亩,每亩每年800元,有160多村民到公司打工,季节工也有1500多人,每人每月工资800元至1000多元,还能学技术。再如晶品果业有限公司的订单农户、兴柳林业专业合作社的参加农户,分别比林改前增加了50%和30%,达到3万多户、1000多户。

相关新闻

参与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
  • 发表留言
【责任编辑:王静超】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段贵珍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2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