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安市林业局积极探索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效显著
河北新闻网
2012-08-04 16:13
来源:
责任编辑:田士威
【字号

本站搜索

    河北新闻网(河北日报记者 白增安)仲夏时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武安市西部山区绿树葱葱、溪流潺潺、景色迷人。山绿水碧的自然生态环境吸引着一批又一批来自四面八方的中外游客来这里畅游山水、赏览文化、品尝农家饭、感受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情。据该市有关部门统计,仅今年“五一”小长假3天时间,全市西部山区20多个旅游景区景点接待游客突破12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430万元。风光旖旎的美景成为当地民众致富增收的“天然银行”。这得益于该市林业局局长郭富带领班子成员结合实际积极探索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在全国率先创造了“均股到户、龙头带动、综合开发、合作共赢”的林业改革发展新模式,实践证明这种模式既维护了农民权益,又充分调动了社会力量投身林业建设,成效显著。2009年以来短短三年多时间,武安造林绿化实现跨跃式发展,全市涌现出承包千亩以上荒山的经营大户213家,其中5000亩以上的达31户。新增造林面积22万亩,年均7.3万亩。其中使用民间资金完成造林14.3万亩,占65%。森林覆盖率提高4.5个百分点,达到了30.8%。

    地处晋、冀、鲁、豫四省交界的武安市属西部山区典型的丘陵地貌,全市国土面积1806平方公里,其中林业用地136万亩,约占全市总面积的一半。是河北省林业重点县(市)。该市虽然拥有广阔的山场,但由于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山场干旱、瘠薄,造林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农民一家一户经营山场,难以获得长期、持续和有保障的收益,致使很长一段时间农民的造林积极性始终没有调动起来。

    武安的山场真的没有经营价值吗?武安的荒山就不能绿起来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武安市林业局副局长尹升秀说,经营山场前景是广阔的,关键是实施综合性、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而这又需要大量的前期资金投入,这也正是普通农户无法承担的。

    改革开放以来,武安市民营经济发展活跃,一大批民营企业家通过开采煤、铁矿产资源和兴企办厂富了起来,成了“资金大户”。近年来随着产业转型,有大量的民间资本“溢出”。

    武安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积极鼓励支持和引导当地的民营企业和“资金大户”参与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政策的感召下,一大批土生土长的民营企业家在完成资金积累致富后,一方面没有忘记父老乡亲和生养的土地,总想为家乡做点实事。他们说,自己过去挖煤挖铁挣了钱,但也毁了生态,现在应该在家乡包山造林积绿化荒山,回报社会;另一方面林业生产虽然周期长,见效慢,但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前景好,值得投入。昔日的“矿老板” 成了参与林改的主力军,纷纷与林地股份合作社签订林地经营合同,取得股民的林地经营权,明确双方收益分成。使武安“大户包山”蔚然成风。短短几年时间,使昔日的荒山秃岭披上了新绿,农民的腰包也鼓了起来。市林业局局长郭富说,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让武安沉睡了多年的荒山焕发了勃勃生机,是一大批昔日身份为“矿老板”的民营企业家带领林农走上了致富路。

    是什么力量让腰包鼓鼓的民营老板,成为武安林改的领军人,在荒山秃岭上成就绿色产业?记者循着造林大户的创业足迹,踏绿寻根,探访林改大潮下的武安模式。

    明晰林权,点燃了民营企业再次创业激情

    武安市土地总面积270.9万亩,其中规划林地达136.28万亩,独占半壁江山。但受困林地条件差、造林成活率低、生长慢、经济效益差,且多为石灰岩山区等,广大农户对承包荒山积极性并不高。曾经,承包费5毛钱一亩的荒山都无人问津。

    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作为县域经济全国百强、全省三强的武安市,是河北省唯一“中国民营经济最具活力县(市)”,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民营企业家。随着林权体制改革的推进,林权得到了明晰,同时点燃了民营企业家绿化荒山回报桑梓的激情。

    三明集团董事长郭明生就是其中的代表。郭明生从小在武安长大,对这里的山山水水充满了感情。自己富起来以后,郭明生想得最多的就是在发展现代农业上干出名堂来,给乡亲们找一条增收致富的路子。2007年,他投资50万元承包了5万亩荒山丘陵坡地,产权70年不变,组建起了以核桃种植为主、养猪为辅,集农产品深加工为一体的武安市智寿源林牧有限公司,目前已累计投入8500万元。现在,该公司被确定为国家北方山区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生态养猪示范基地和生态核桃示范基地。是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生猪标准化示范县武安的重点示范单位。该公司园区内种植薄皮清香核桃9600亩,核桃品种园60亩,核桃苗圃基地240亩,1200平方米的核桃文化苑正在筹建中。该公司还与中国农科院、省农科院、河北农大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在“两院一校”的规划指导下,走出了一条以种植、养殖、生态观光和农业科技示范为一体,生态、环保、立体、高效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为河北省西部山区农业产业化发展做出了典型示范。

    郭明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有专家测算,一棵树的经济、生态等综合效益50年后价值20万美元,一座山就是一个绿色银行啊!”

    据了解,除公益林及退耕林之外,武安109万亩林地荒山全部明晰了产权,涌现出213个千亩造林大户,其中5000亩以上的就有31户,承包荒山100多万亩,占武安林改林地的90%,并且辐射带动了近5万农户增收致富,成为该市活力迸发的新兴产业。

    政策引领,坚定了“植绿”信心

    近年来,针对煤铁矿资源开采和钢铁等主导产业发展造成的生态环境压力,武安市把建设“绿色武安”作为为加快产业转型的战略目标,并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等措施鼓励民营企业家投资荒山承包开发,近年来该市财政先后投资6亿多元,实施了20多项造林绿化工程。并对于承包开发荒山的先进典型给予了隆重表彰,使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家认识到开发荒山的重大意义和广阔前景,坚定了发展“绿色事业”的信心和决心。

    对包山的民营企业家,武安市财政拿出15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林改,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当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为基数进行以奖代补。2007年以来,该市累计发放造林补助资金9660万元,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累计兑现奖补资金566万元,其中奖励包山大户268.5万元,占47%。同时,集中涉林涉农优惠政策,重点向包山大户倾斜,三年来补贴累计达到1500多万元,有力促进了荒山绿化和综合开发。

    “反哺”理念,造福了千家万户

    承包荒山投资大见效慢,远不及干工业项目,这些,贺赵庄村的邓福祥也知道,然而,靠开采铁矿发家的邓福祥却认为自己在“还账”。他说,过去开矿,欠了环境账,现在植树造林,回报环境;致富不忘众乡亲,回报养育自己的这方水土。五座山六道沟,1.1万亩的造林工程,邓福祥的12个造林专业队300人,奋战8个月把一个个整齐划一的鱼鳞坑搬到了山上,同时还修建了2个万方蓄水池、26个千方蓄水池和21公里环山路及防火隔离带。

    在武安,林业大户还创造出多种好的经营模式,公司+基地+农户,反租倒包,土地流转,专业合作社……让绿色银行造福千家万户。

    河北锦绣果业有限公司是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生产花椒油等系列产品。该公司总经理李学文告诉记者,沙洺水库库区上游面积达1.2万亩的山场,都是锦绣果业的原料基地,漫山的黄连木、无刺花椒树,就是锦绣煜健牌花椒油的“第一车间”。公司以每亩60元的价格租下山场,然后在租来的山场种上从河北林科院引进的优质品种无刺花椒,再返包给农户,由农户自己负责管理,公司则无偿提供技术指导。花椒成熟了,锦绣果业再以市场保护价收购农户的花椒,进行深加工以后推向市场。这就是锦绣果业尝试探索出的“反租倒包”。此模式的实施,拉动了西部山区5000户农民的就业,农户增收达到5012万元。

    与锦绣果业颇为相似,林改后,晶品果业的订单农户比林改前增加了50%,达到4万多户。该公司向5万亩核桃基地的农户免费提供种植技术,基地全部按照有机食品规范组织生产。同时,公司的核桃深加工项目,又解决了果农“卖果难”问题, 基地农户靠种植核桃实现了每亩增收2000元。

    今年2月份,国家林业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一行再次赴武安市就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行调研,调研组对武安市股份制改造工作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召开了由试点承包大户、有关乡镇、村负责同志和农民代表参加的股份制改造座谈会。调研组认为,武安市对“大户包山,综合开发”模式进行深入完善和提高,既符合国家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政策的基本要求,维护了农村土地基本经营制度,又保障了农民和承包大户的合法权益,加快了荒山绿化进程,促进了农村和谐。该市独创的“均股到户,龙头带动,综合开发,合作双赢”模式解决了当前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林业发展中存在的干旱半干旱地区林改后如何加快造林绿化速度,促进了荒山绿化;有效解决了如何吸引利用好企业(社会)资金参与造林绿化,如何通过股份制合作形成规模化的林业产业经营等问题。

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
  • 发表留言
频道精选
精彩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