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抠门”民工的朴素理念

    “一个村,如果不尊师重教……即使楼盖得再高,也成不了文明村”——村民李宝玉连续五年“雷打不动”捐款谢母校,他献出的是心血,是感恩,更是对教育事业的崇敬——

    教师节前夕,临漳县南东坊镇武学村村民李宝玉向村小学捐款3000元。自2008年起,他每年“雷打不动”都要为村小学捐一笔款,五年时间,五笔捐款,如今已有万元。这背后有着什么样的故事?是什么力量让这位朴实的农民工如此“慷慨”?记者多方打探,揭开一个普通农民的心事。

    几天前,因为亲戚家里办喜事,李宝玉赶回来帮忙。初见李宝玉,这位40岁的中年汉子给记者的第一印象是:相貌平平,不善言谈。虽然外出务工多年,但李家的陈设只能用简陋来形容,除了一台21英寸的电视机外,再没见到其它家用电器。李宝玉没上完初中就开始了打工生涯,如今不惑之年的他和妻子一起在天津以骑三轮卖煤块为生。“前些年靠种田和在建筑工地打工赚钱,现在靠卖煤块赚钱,平均年收入3万元,比以前幸福多了。”李宝玉很知足。

    武新是武学村小学的一位老教师,今年刚退休,以前曾教过李宝玉。在武老师眼里,小时候的李宝玉是一名爱学习的乖孩子,可惜因家境贫困,小小年纪就辍学了。

    2008年春节,从外地打工回来的李宝玉找到武新老师,道出了自己心里的想法:他想为村小学捐款。一开始,武新以为他只是随口一说,并没当回事。可当李宝玉从口袋里掏出沉甸甸的5000元时,武新这才缓过神来。“我开始以为李宝玉捐款目的是为了学校对他的孩子有更多的照顾,后来才知道他的孩子并没有在村学校上学,而是一直跟随他在外地的打工子弟学校上学。”5000元对于一个普通农民来说,可是一笔巨款啊。当时校长王光献与武新建议李宝玉一定要在照顾好家庭的前提下捐款,最后在大家的劝说下,李宝玉为家人留下了2000元。

    每次捐款都一样,没有仪式,没有掌声和鲜花,李宝玉总是放下钱匆匆离去。武学村小学现任校长胡殿红告诉记者,“捐来的款项由专人负责,学校每到期中或期末考试,就会拿出500元左右资金用于奖励,为成绩优秀的三好学生购买书包、笔、字典等学习用品,为教学成绩突出的教师购买脸盆、毛巾等以资鼓励。“宝玉还号召他身边朋友为学校捐款,已经有人表达了捐款的意向,相信以后会有更多人加入,让这种爱心薪火相传。”

    在村民眼里,李宝玉勤快、节俭,只要能赚钱,不论多累、多脏、多苦,他都抢着去干。“宝玉非常‘抠’,一件衣服能穿好几年。为了多挣些钱,在建筑工地,别人不愿意干的脏活他干,别人休息,他加班加点挣外快。”在工地一起干过活儿的邻居李明说,但李宝玉捐款的事他在去年才知道。怕家里人反对,李宝玉捐款的事一直是瞒着家人悄悄进行。

    武学村党支部书记李现兴告诉我们,李宝玉不是暴发户,比他富足的也大有人在,但他却年年慷慨解囊为学校捐款。起初,知道他捐款的人讥笑他“神经病”,家人奚落他是“败家子”。现在他得到了邻里的敬重和家人的支持,一些村民纷纷表示也要加入到这一善举中来。

    “在我上小学时,因为家里贫困面临辍学,是老师和同学你一分我一毛集资,帮我读完了小学。我是农民,切身体会到没有文化的可怕,想为教育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现在国家政策真好,从小学到初中都免收学杂费了。”从他腼腆的脸上,记者看到更多的是幸福和希望。他说对学校有种特殊的感情,因为那里有他最爱的老师和同学,是他们给了他知识和帮助,这样做只是人的本分。当时他考入了初中,可因为家里兄弟多,实在没有条件只能辍学。长大后,他更知道知识有多么重要,所以更想鼓励孩子们珍惜时间,好好学习。生意好的时候,他会多捐些;赚得少的时候就少捐点。“不管多少,都是我的一份心意,希望学生们能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

    记者临走时,在李宝玉家一张陈旧的桌子上发现一张用玻璃压着的字条,上面写着这样一句话:“一个村,如果不尊师重教,不出人才,即使楼盖得再高,也成不了文明村。”纸张虽已泛黄,但字迹仍旧清晰。

    邯郸晚报讯(记者 郭晓月 通讯员 王俊平)

相关新闻

参与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
  • 发表留言
【责任编辑:田士威】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段贵珍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2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