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县梯田:始于元代的“世界奇迹”(组图)

2016-10-26 14:36:22 来源:邯郸晚报 责任编辑:实习编辑董源
涉县旱作梯田总面积达21万亩,早在1990年就被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专家称为“世界一大奇迹”“中国第二长城”。

    据考证,涉县旱作梯田始于元初,兴于明清,盛于当今。自元代以来,人们为了躲避战乱,移民来到当时交通相对闭塞的太行深山区,开始修建梯田,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修建进度也在不断加快,清康乾年间,因社会稳定,人口增速较快,修田造地数量加大,建于这一时期的梯田占现存梯田的三分之一。尤其近代以来,梯田规模更是迅速扩大。

    新中国成立以来,涉县县委县政府加强对修建梯田工作的领导,由政府动员集体规划,统一行动,全民参与。1952年至1955年境内曾发动互助组、初级社开展整修梯田运动。1963年至1975年是境内兴修梯田成绩最为卓著的时期,特别是1965年至1972年。在公社领导下,王金庄全村在岩凹沟上设立了工程指挥部,长年累月出劳力不下100人,农闲200余

    人,以各大队为单位,成立了35个治山专业队。造出了梯田2800块,450亩。修建了小型水库及一系列水利配套工程,如盘山渠道、塘坝、水窖、井。并且边修梯田边栽树,在山顶上种植了22万株油松侧柏,在梯田石堰的边沿上种了30万株花椒树。这些壮举为改变王金庄生态环境,弥补日益增长的人口造成的土地短缺,以及充分利用水资源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一时期,还涌现出全国劳动模范王全有,王金庄人民正是在他的带领下,改变了生态环境状况,使昔日穷山沟变成了凤凰巢。

    造田先造庵,在梯田内随处可见雨庵子,可谓是村民的第二个家。由于交通不便,村民在耕作中早起晚归,一天的十几个小时都要在地里度过,为了休息、进餐和躲避风雨,村民们便通过建庵子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实现了生产和生活的结合。它用石头建成,随山就势,就地取材,经久耐用,小巧玲珑,并且冬暖夏凉,夏避雨,冬避寒,战时避乱。1942年5月,日本侵略者对涉县进行九路围攻,边区政府主席李雪峰就曾在大南沟一个雨庵子里指挥乡亲们转移。地下党员、民兵队长刘些馨带领骨干民兵,靠这些建筑隐蔽了从一二九师转来的军用物资。

    在艰苦的自然条件下,当地居民挑战自然、战胜自然,一代代在此繁衍生息。1988年至1992年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实施“3737”项目时,评估团专家到王金庄参观梯田时惊叹“往上看登天梯,往下看入地门。中国人了不起,上管天,下管地”,称其为“中国第二长城”“世界一大奇迹”。

    梯田所在的核心区王金庄村,也是历史悠久。根据王金庄一街建于元代的大石碾推断,至少宋朝就有人在此居住。约至元朝至元十二年(1275年)王金由古邑北关迁来,并携陈、岳两姓一块儿掘荒于此。明朝初期朱元璋为了开发中原,在组织大移民时,有王、曹两户从山西洪洞县迁来。明朝中期李、刘、张、付姓先后从井店、更乐迁来。清朝咸丰年间赵姓从西坡迁来,光绪年间岳姓从武安北阳邑迁来。

    王金庄村历史遗迹众多。龙王庙始建于元大德三年,关帝庙始建于元代,明国寺始建于明代中期。王金庄还保存了明清时期石头民居600栋,并且石头民居建筑一直遵循明清始建时期风格,被誉为天然的石头博物馆。

    2008年10月23日,王金庄被列入河北省人民政府第二批“河北省历史文化名村”。2012年12月17日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列入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

相关新闻

艾文庆到涉县调研指导重点项目建设工作

2016-10-25 14:24:47

    10月22日上午,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艾文庆到涉县崇钢公司、一三公司综合钢延等重点项目现场调研指导重点项目建设工作,并现场为企业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县领导李书生、汪涛、邢晟、姚彦明陪同。

邯郸涉县:免费置换过期药品

2016-10-24 14:37:43

涉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和吉林万通药业集团河北分公司共同举办了2016年“全国安全用药月”启动仪式暨过期药品免费置换活动,现场为1300余名群众进行了过期药品免费置换,受到了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

“世界一大奇迹”“中国第二长城”涉县梯田申遗(图)

2016-10-24 09:38:51

涉县旱作梯田总面积达21万亩,早在1990年就被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专家称为“世界一大奇迹”“中国第二长城”。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