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磁山:“二十四节气”重要发源地

2016-12-06 15:10:10 来源:邯郸晚报 责任编辑:实习编辑李珊珊
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正式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磁山,“二十四节气”重要发源地

    ◆磁山古人掌握八个节气

    磁山文化遗址位于武安市磁山村东1公里处南洺河北岸的滨河台地上,总面积约14万平方米。

    1972年,我市兴修水利时发现磁山文化遗址,出土了陶器、石器、骨蚌器等文物5000余件,发现房基、灰坑、成批的粮食窖穴以及大量走兽、飞禽、鱼蚌、家畜、家禽和黍、粟、榛子、小叶朴、炭化胡桃等动植物标本。经权威测定,该遗址是我国北方黄河流域上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存,是粟的最早种植地、核桃的最早栽培地、鸡的最早养殖地、玉石的最早发现地,距今10000—7500年,处于原始文明盛世伏羲神农时代。可以说,磁山文化遗址的发现揭开了中国乃至世界农业文明史的崭新一页。

    “磁山文化遗址出土的距今八千年的14万多斤炭化粟和圭盘、陶蓍草器两个制历划节的文物,充分印证了磁山古人至少在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已经掌握了较为完善的历法来指导农耕。”讲到这里,张海江略显激动。

    粟是一种耐旱作物,生长期短,种植粟需要准确掌握节气,才能收获。对此,《王祯农书》有载,一年“十二月各有其宜,先时而种则失之太早而不生,后时而蓺则失之太晚而不成,故曰:虽有智者,不能冬种而春收。”

    粟有坚实的外稃,极耐储藏。磁山文化遗址中发现了80多个储粟窖穴,约14万多斤炭化粟。这只是通过发掘发现的一部分,而且这些粟是除人、牲畜所吃剩余之数,可见当时农业已相当发达。在当时的气候、地理环境条件下,只有确定合适的种植节气,粟才能有如此大的收获量。这充分说明磁山先民在种植粟的过程中,已精准掌握了气候规律,从而按季节进行点种、管理和收获。

    磁山古人是靠什么来划定节气的呢?磁山遗址出土的圭盘、陶蓍草器两个制历划节的“神器”,向人们展示了八千年前磁山人的智慧才智。

    圭盘,用土或石制成的圆盘,中心插上一个木杆,用测日影的方法,便把日、月、四季囊括其中。一年四季二分二至(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尽在其中。

    陶蓍草器,作为测“日”的插杆基座,有“立竿见影”之效。它主要用来测日影长度以掌握时辰、节气,以便祭祀、占卜、指导农作。八千年前,有一个或几个磁山先民,总会守在这个陶蓍草器旁边,一年四季不停地把日月走过的影子,用陶丸球等符号记载下来,然后告诉部落头领,何时种植,何时收割,何时风雨弥漫,何时阳光灿烂,何时用于祭祀。

相关新闻

邯郸峰峰警方破获一起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 涉案金额1000万

2016-12-06 15:06:34

近日,邯郸峰峰矿区公安分局经侦大队经过缜密侦查、细致工作,成功破获一起涉案价值达1000余万元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

邯郸开展黑车专项整治行动 查扣黑车15部

2016-12-06 14:57:37

近段时间,邯郸市公安局公交分局配合市出租汽车管理处,在火车站连续开展黑车专项整治行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