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新闻>>邯郸要闻

【新春走基层】邯郸:守护80公里“人间天河”

2017-02-09 16:17:14 来源:邯郸晚报

“生命线”上堵水眼

王永欢和江丽娜巡护的2.5公里跃峰渠,共有5个大小不一的水眼。这些水眼分布于渠外壁底部,主要用于沿渠村民浇地灌溉,其中一个水眼设有机械阀门,其他四个水眼平时就靠装有泥沙的编织袋封堵。

石梯村村民浇地灌溉完冬小麦后,没有及时封堵水眼,渠水不断流出。见状,王永欢和江丽娜赶忙掏出随身携带的一个编织袋,用铁锹往里面填满了土石,然后将编织袋沉入渠水中,靠水眼向外流水产生的吸力牢牢吸住装满土石的编织袋,从而堵住水眼。

“跃峰渠是邯郸人的引水‘生命线’,渠水来之不易,希望大家能节约每一滴水。”王永欢说。据了解,跃峰渠最前沿的引渠在涉县天桥断将山西境内的浊漳河引入渠道后,河水顺流而下,在涉县台庄村与总干渠渠首引入的清漳河河水交汇,年均最高可向我市输水3.5亿立方米(约两个东武仕水库库容),不仅保障了滏阳河常年有水,也是东部水网和沿渠48万亩农田灌溉以及黑龙洞泉域水源置换的重要水源。

13时,记者同王永欢和江丽娜完成了2.5公里的巡渠任务。这时,王永欢和江丽娜沿渠相距50米站定,王永欢往渠中扔下一根木棍,江丽娜按下秒表计算木棍流过50米所用时间,然后计算出流速。

“流速×渠宽×水深×0.9=水流量。当前水流量11.5立方米/秒,正常。”王永欢告诉记者,为保证渠道安全运行,巡渠人每天要在8时、13时、17时和22时分别计算水流量并上报。

“跃峰渠精神”永不灭

记者在巡渠过程中发现,去年“7·19”洪灾留下的印记随处可见。

“这一段百米长的渠道,在去年大暴雨中,被山上冲下来的泥石流摧毁了。那时,所有巡渠人都冒雨出动,不顾自身危险,沿渠勘察受损情况。”如今,站在新修复的渠壁上,记者从王永欢的讲述中仍能感到当时的惊心动魄。

去年7月19日,特大暴雨引发我市局地山洪、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跃峰渠遭受重创,出现了290多处淤积、悬空、坍塌,全线陷入瘫痪状态,这对于缺水的邯郸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为尽快打通这条引水“生命线”,市水利局组织巡渠人、水利专家等成立水毁调查组。他们一路跋山涉水,在悬崖峭壁上沿着仅80厘米宽的湿滑渠壁,徒步勘察80多公里的主干渠受损情况,并迅速拿出应急抢修方案。

此后,跃峰渠重建工作分七个工作面展开,工程人员以“蚂蚁搬家”的毅力一点点将建筑材料运至交通不便的抢险地。冒着洪水和落石的危险,他们迎难克艰、昼夜奋战,历时三个多月终于完成了主干渠应急抢修。

去年11月18日中午12时,随着涉县台庄村跃峰渠总干渠渠首闸门缓缓提起,汩汩清水奔涌入渠,跃峰渠终于重现往日生机,恢复引水能力,极大保障了我市工农业及生态用水。

“在这里工作,虽然艰苦、危险,但老一辈人传下来的‘跃峰渠精神’始终激励着我们。”王永欢和江丽娜向记者讲述了四十年前,十万大军会战跃峰渠,引来漳河水,创造人间奇迹的故事。如今,战天斗地、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协作攻坚的“跃峰渠精神”已深深烙印在他们的心中。(记者李海涛/文范文平/影)

责任编辑:实习编辑董源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