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新闻>>邯郸要闻

邯郸市第九次党代会报告解读:回眸五年历程凝聚前行力量

2017-03-29 14:07:48 来源:邯郸日报

经济发展呈现速度回升、动力增强的新态势

【报告要点】“迎来了速度由慢变快、结构由重到轻的重要拐点”

【报告解读】这是一份来之不易的成绩。过去五年,邯郸面对的,不仅有经济下行压力和发展转型的阵痛,还有治理空气污染的繁重任务。如此形势下,市委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靠优质增量调整结构,为邯郸转型升级、发力突破积蓄强大势能。

以此为指导,全市上下铆足一股劲,扭住稳增长不放松,坚定不移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认准项目建设这一条主赛道,连续五年开展十轮重点项目集中开工、集中签约、集中观摩活动,推动全市经济爬坡过坎,迎来了速度由慢变快、结构由重到轻的重要拐点,奠定了邯郸发展的厚实家底。

2016年,全市主要经济指标达到近年来最好水平,三次产业结构由2011年的12.5∶54.8∶32.7调整优化为12.5∶47.2∶40.3,装备制造业成为第二大主导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全省第一,服务业增加值突破千亿元大关,旅游业结束了没有国家5A级景区的历史,娲皇宫景区和广府古城景区晋升国家5A级景区,主导产业由过去的钢铁、煤炭、建材、电力“老四样”变成了钢铁、装备制造、食品工业、煤炭、纺织服装“新五强”。

可以说,这五年,是邯郸发展史上很不容易、极不平凡的五年,是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五年,也是转型突破、积蓄势能的五年。

【报告要点】“闯出一条统筹城乡发展的新路子”

【报告解读】这五年,我市发挥城镇化扩投资、稳增长的拉动作用,全面开启了城乡建设的帷幕。

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破解了多年束缚市区发展的“紧箍咒”。市东区框架逐步拉开,中央商务区地下环路及综合管廊、河北工程大学迁建等项目开工建设,青少年活动中心和科技中心即将竣工。串城街改造、滏阳河通航,使主城区更添历史文化元素和时代符号。“小县大县城”战略初见成效,县城聚集人口和产业的能力大幅增强。美丽乡村建设与现代农业、乡村旅游业统筹推进,一大批精品村、重点村汇集乡域风情、城市品质,发挥了示范作用。城市发展、农村进步、群众幸福的美好景象越来越多地呈现在人们面前。

围绕“3+X”工作思路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馆陶县寿东村、邯山区小堤村被评为“中国十大最美乡村”。

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注重在统筹上下功夫,在重点上求突破,因地制宜,积极探索,闯出了一条统筹城乡发展的新路子。

【报告要点】“靠全面深化改革增动力、添活力”

【报告解读】民心所向,在破除制度“藩篱”中增强动力、增进群众福祉。

五年来,我们坚持问题导向,敢于触及深层次矛盾,勇于破解制度性顽疾,改革红利得到充分释放,改革的实效性和群众的获得感不断增强。

深化“放管服”改革,实现市场主体增速三年全省第一。下放225项行政审批事项,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全部取消。2016年6月,河北省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暨行政审批规范化标准化现场会在邯郸召开。今年3月,市行政审批局挂牌成立,标志着我市行政审批改革迈出历史性一步。

创建“钢铁产能交易平台”推动过剩产能有效化解。创造性地建立了“钢铁产能交易平台”,将每年压减的任务按比例分配到全部企业,企业通过平台进行产能指标交易,优势企业通过购买产能指标保证生产的完整性,中小企业可以出售产能指标得到补偿。通过市场化手段,实现了留强去弱,留新去旧,既保证了生产能力的匹配,也体现了公平正义。

创新“借道左转待行法”,让通行更顺畅。在全国首创“借道左转待行法”,通过合理优化信号配时,利用现有道路资源,借逆行道左转,这一办法被称为“交通神招”。

激活发展引擎,让改革之策全面开花。我市圆满完成市级机关内设机构改革试点任务,为全省提供了经验借鉴。“房九条”“科技九条”“金十条”,彰显了改革力度。城市WiFi全覆盖、医患关系第三方协调机制、主城区公益直饮水等一系列改革事项和工程,创造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邯郸经验。

责任编辑:实习编辑董源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