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新闻>>邯郸区域新闻

武安市奋力推进农村公路灾后重建纪实(组图)

2017-12-21 10:58:06 来源:邯郸日报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齐力共襄民心路 砥砺奋进筑坦途

武安市奋力推进农村公路灾后重建纪实

武安市市委书记魏雪生(左二)深入马家庄乡实地查看灾后重建进展

武安市市长强延峰(左三)实地调研活水乡境内工程情况

寒冬时节,记者驱车穿越武安市马家庄乡,曾被去年7.19特大洪水摧毁而破烂不堪的乡村道路,经过1年多的艰苦重建,如今逐渐被平整宽阔的沥青路所取代。一条条四通八达的灾后重建新路网,浴火重生的武安农村公路迈上了“发展起跳”的快车道。

没刘线

铮铮誓言——让灾区群众早一天走上好路

2016年7月19日,武安市遭遇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洪涝灾害。肆虐的洪水,让武安市特别是通乡公路,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10多个乡镇、240个村子交通中断,群众走不出来,救灾物资运不进去,成了一个个封闭的“孤岛村”。境内农村公路损毁共198条(段)222.85公里,桥梁损毁165座。灾情发生后,武安市交运局快速反应,紧急调集11支专业施工队伍,动用100余台机械、300余部车辆、600余人,冒雨冒险,昼夜奋战,鏖战六天六夜,累计抢通道路190余公里,架设简易桥涵100余座,128个断交村恢复通行,在邯郸市率先打通“孤岛村”,为抗洪救灾打通了“生命线”,让所有损毁道路在最短时间内得以恢复通行。

洪水冲毁了公路,冲垮了桥梁,但冲不毁交通人坚韧的意志和决心。对武安交通人来说,灾后重建是一次艰难的实践,更是一场难打的“硬仗”:重建新路,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遵循,363个重建项目、逾5亿元的投资,如何高效有序地在1年内基本完成?全局上下面对艰巨的任务没有选择退缩,硬是一致发出这样的铮铮誓言:发扬“甘于奉献、勇于担当、攻坚克难、决战决胜”的交通铁军精神,在灾后重建工作中打头阵、当先锋,力争用一年多的时间完成各项恢复重建任务,把交通人的为民情怀和铁军精神铸进坚实的路基中,镌刻在平坦的路面上,让灾区群众早一天走上通行更畅、标准更高、路网更优的公路!

秋柏线渠沟施工后

科学规划——踏遍每一条沟沟坎坎

快速抢通灾后道路后,面对损失大、资金紧张、时间紧、灾后重建工作量大等一系列难题,该局不等不靠,积极行动,多措并举转入灾后重建。第一时间组织力量迅速转向水毁调查评估、勘察设计、包装项目、争取资金等工作中,对农村公路损失情况进行进一步的核查,为水毁道路下一步争取政策支持提供可靠的依据。为加快调查评估进度,组建了强有力队伍,火速开展勘察设计。抽调党性强,有大局意识,专业水平高,能适应复杂工作环境,能吃苦耐劳的技术人员专门成立了5个水毁灾情核查小组,全力以赴配合省调查组一起深入到受灾乡镇对水毁道路进行查灾核灾。全天候对水毁农村公路、桥梁情况逐一进行勘察、信息采集等工作,奏响了恢复重建灾区农村公路的序曲。

勘察人员从群众的利益出发,以摸清底数、早日抢通水毁道路为己任,充分发挥技术优势,科学评估、周密考虑,采取自上而下拉网式作战方式,与省里的同志一道起早贪黑勘察,每勘察完一个乡镇,就迅速向下一个乡镇集结。武安的7、8月份,暑热难耐,对于长期在机关办公环境中的干部职工来说,如入蒸笼,整日大汗淋漓,吃不香、睡不着,很难适应新的工作环境。但他们以极强的毅力克服了酷热的因素影响,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坚的武安交通人精神,想灾区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每天早晨天蒙蒙亮就出发,进入紧张有序的工作状态。直到晚上八点多才返回住所,继续整理各类资料、数据。为了使数据资料准确、及时上报,他们不辞劳苦、兢兢业业,每日晚上加班加点,常常工作到凌晨1、2点,甚至通宵。白天,在偏远的灾区,到处都是勘察人员的身影。渴了,他们就喝一点自带的水;饿了,就啃几口硬面包;实在困了,就躺在路边休息一下。有的同志中暑了,就吃几颗随身携带的藿香正气丸,然后继续忘我地投入工作。到了车辆无法行驶的地段,他们便抱着电脑与摄像设备步行数公里,踏遍每一条水毁道路的沟沟坎坎,继续作业。经过10多天的紧张工作,5个工作队全部及时、高标准地完成了上级交付的水毁道路和桥梁的调查评估,为顺利争取上级补助资金打下基础,为灾后道路的修复重建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马家庄2号桥

多措并举——大灾之后大干交通

2016年8月10日,武安市召开全市“7·19”特大洪水灾害灾后重建工作动员大会,提出要力争用一年左右的时间,使灾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达到或超过灾前水平,向省委、省政府、邯郸市委、市政府和武安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2017年以来,武安主动作为、科学决策,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身先士卒、奋力争先,全市上下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武安市市委书记魏雪生常常深入到灾后重建路段最多的马家庄乡境内,多次在工地召开现场会议,专题研究施工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建议,现场解决具体困难;武安市市长强延峰多次实地察看了武安市西部的井峪——西井、宅清沟、牛心山等灾后重建工程,深入施工一线督导调度;武安市主管副市长郭全生在关键时期更是一天一调度,三天一上路,督导进度,帮助交通部门研究解决施工难题。武安交运局作为牵头部门,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与财政、发改等部门和乡镇协调沟通,加大机械、人员投入。在省、市、部门乡镇的合力攻坚下,武安农村公路灾后重建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嘹亮的农村公路灾后恢复重建号角在武安大地吹响,一场没有硝烟的“攻坚战”在交通系统打响。

面对时间紧、环境差、战线长、任务重的工作现状,武安交运局上下没有退缩、没有抱怨,更没有讲条件、提困难,而是主动接受任务、想方设法克服不利因素,树立“不怕疲劳、连续作战、抢时间、赶进度”的观念,把灾后重建当作全局第一件大事来抓,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牢固树立攻坚意识、时效意识,抢抓有限施工期,以百分之百的努力,全面提速灾后重建进度。选择靠得住、有信誉、技术和设备力量强的施工队伍,派驻能力强、业务精的班组和项目经理,上足施工人员、施工机械和工程物资,加快工程推进步伐。成立了灾后重建工程建设指挥部,武安交运局长亲自挂帅,组建专门班子具体主抓,基层相关站室积极参与,制定了科学、具体的灾后重建方案。强化工程分包责任制,本着“一人一桥、一人一路”的原则,采取局领导包片、站长(科长)包乡镇、党员干部包桥梁(险工险段)的三级责任体系,督导施工进度,将每一座桥、每一条路的责任明确到每个人,安排专人驻守督办、盯死工期,协调处理地方问题,督导工程进度。

同时,为及时了解工程建设进展,定期召开由所涉乡镇、施工单位参加的灾后重建协调会,及时解决存在问题,对重建工程进度进行“比比看”,掌握任务完成情况,详细了解存在问题,及时调整工作重心,优化施工计划安排,采取以日保旬、以旬保月、以月保季的措施,确保施工任务的顺利完成。结合日常检查情况和各标段任务完成情况,每月进行综合排名,对排名第一的施工单位进行口头表彰,对工程质量控制不严、进度滞后的施工单位给予重罚,并将表彰处罚结果在调度会上通报,督促其加强监督管理。通过依次排名、全市通报等措施,倒逼相关责任部门、施工单位全力加快进度。

南岗桥桥面灌装

日夜鏖战——一刻也不能耽搁

由于武安市灾后道路重建在邯郸地区任务量最重、投资数最大,加之施工现场涉及武安22个乡镇和1个工业园区,且大部分都在山区、河道边,施工难度大,工程项目多、战线长,人手严重不足,武安交运局党委审时度势,整合系统内部力量,凡具备交通专业技术且有一定工程建设现场管理经验的同志,纷纷派驻现场,领导班子每人分担项目一抓到底。全体干部职工和施工人员采取“5+2”、“白+黑”工作模式,白天在工地抓管理,提供技术指导服务;晚上召开会议,分析研究解决工程建设领域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交通部门和施工单位一起紧紧抓住有利施工天气,掀起一波又一波施工热潮,张大线、没刘线、南阳邑桥、南岗桥等施工现场都呈现出热火朝天的工作局面,挖掘机、装载机的轰鸣与人工的号子声,混杂一起,响彻在武安的山川河谷。针对个别施工队伍不熟悉山区道路建设情况,在施工组织管理方面存在困难和问题,局党委积极主动服务,及时委派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到现场,积极主动参加管理,监督施工单位,调集机械、人力,打开工程作业面,奋力推进交通灾后重建工作。

拼——早已深入每位重建者的骨髓,成为武安农村公路重建“攻坚战”的主旋律。晴天抢着干、雨天巧着干,晚上挑灯干、双休日加班干,几乎是每一个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建设的“标配”状态。

秋柏线渠沟施工前

保证质量——重建要超过灾前水平

武安市农村公路灾后重建项目在开工伊始,武安交运局上下和所有的项目管理人员、参建单位和参建人员就达成共识,致力于建设高标准、高质量、高起点的改造工程。按照防洪标准修筑高标准的桥梁和挡土墙,有力提高了防洪能力,他们为群众着想、为当地长远发展谋划的做法为项目建设赢得了群众支持。

“重建绝不能简单地重来!我们不仅要修路,还要以重建为契机,全面提升灾区公路桥梁的建设水平和保障能力。这批灾后重建项目完成后,不仅仅是简单的修复,标准和质量都远远高于灾前水平,许多路不仅是救灾路,更是致富路。将很大程度上改善农村公路现状,特别是通乡公路的通达水平,提高通乡公路桥梁的承载能力和抗灾能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今后将会更加明显,为农村的发展、农民致富增收提供可靠安全的通行服务。”武安市交运局党委书记、局长白学昌坚定地说。

为此,他们制定了《武安市“7·19”特大洪水灾害灾后公路恢复重建工作方案》,将目标定为2017年底前,完成武安农村公路水毁道路、桥梁重建工程,还要使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达到或超过灾前水平。切实将灾后道路建成致富路、发展路、生命路,全面提高交通基础设施的抗灾能力和服务水平。武安交运局严格执行招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等制度,强化交通建设项目的监管,加强对灾后重建工程项目和农村公路建设的监管,强化工程质量、施工安全管理,努力实现速度、质量、安全、效益的统一。专门成立督导小组,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工程现场开展工作,通过现场督导、抽样检查、调阅资料、询问座谈等多种方式,全方位了解恢复重建项目基本建设程序执行情况及质量、安全、进度、资金使用、廉政建设等情况。要求各施工单位抓好内部管理,倡导和坚持“绿色重建”,对督导中发现的问题,能现场处理的,督促相关单位现场处理;不能现场处理的,出具书面整改通知责成相关单位限期整改,并追踪整改情况。

灾后重建工程时间紧、任务重、质量要求高,该局在设计、施工、质量管理、验收等环节中,落实措施,完善机制,将质量控制贯穿工程实施始末。坚持高标准设计、高质量施工,全面提高新建成公路、桥涵的防洪抗灾能力,确保重建项目的安全和质量远远超过灾前水平。科学组织,严格管理,加强监管,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工地,指导施工,加强质量监督,规范操作,提高施工单位的安全质量意识,促进施工管理的规范化运作,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充分发挥交通部门技术优势,加派人手勤下工地现场开展工程质量监管,确保建一条,成一条,将灾后重建工程建成优质工程、满意工程、放心工程。

浴火重生——风雨过后是彩虹

自开工以来,全体施工人员一直奋战在重建现场,无论刮风下雨还是烈日当头,工程进度都没有停下。短短1年,一条条宽阔平坦、畅通便捷的大道四通八达……在一场接一场的重建“硬仗”中,昔日扭曲不堪,难辨踪迹的断路断桥逐渐脱胎换骨、蜕变新生。这蜕变,来自于重建新路的有效实践;这蜕变,来自于重建“攻坚战”的克难奋进;这蜕变,来自于重建幸福美丽新家园的坚守与努力。

一年来,科学统筹、整体谋划,力量下沉、提升效率,党委政府凝心聚力、攻坚克难,铸就坚强堡垒;广大交通党员干部敢下深水、勇破难题,成为重建的“主心骨”。在一场接一场的战役中,武安市交运局上下齐心协力,夺取着一个又一个胜利,铸就出重建精神。这精神,是万众一心、顽强拼搏的精神;这精神,是自力更生、感恩奋进的精神;这精神,是敢打硬仗、百折不挠的精神;这精神,是迎难而上、敢于创新的精神。

灾难,仅是一瞬;重建,记入历史;精神,一直永恒。

据悉,武安市农村公路灾后规划重建的乡、村公路共计198条(段),总里程222.85公里,加上165座桥梁的重建,将全面改善和提升境内的农村公路交通环境。(记者吴聚海 通讯员刘涛 马培 王海波)

本版照片由吴聚海杨利学闫昊提供

责任编辑:实习编辑董源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