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新闻>>邯郸区域新闻

山乡小村的绿色振兴梦——在武安市令公村(图)

2018-07-27 22:00:46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沿着令公村进村路走去,举目皆景。

河北新闻网7月27日讯(记者白增安、董源)三伏时节,记者沿着崭新的柏油路一走进邯郸武安市矿山镇令公村,翠绿满盈,顿生凉意。“我们村自然环境优美,绿化面积达到90%以上。”村党支部书记张三兵说。

令公村位于武安市西北部太行山区,这里山高林密,环境清净自然,水资源丰富,两条河流穿村而过。村里230户,700多口人,500多亩坡地,4000余亩荒山。近年来,该村以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旅游产业为重点,切实改善村民生活条件,优化生态环境。入选了2017年度美丽乡村建设省级重点村。

说起这些年村子的变化,张三兵感慨万千。1988年,他担任令公村党支部书记,这一干就是30多年。“原来村里特别穷!那时交通闭塞,没有资源,村民就是靠天吃饭。”张三兵说。

为了带领乡亲们发家致富,早年开过矿山的张三兵通过自讨掏腰包和多方筹集,先后累计投资150多万元,新修了2公里进村公路,硬化村内街道2000米,各家各户实现了户户通。并盖起教学楼、村民中心和文化大舞台等。村里变了模样。

30多年前嫁到令公村的王会英谈起村子的变化时说:“原来都是土路,现在修了崭新的水泥路,还建了村民中心。日子越过越好哩!”

图为令公村周边荒山被柏树、核桃树、枣树等植被覆盖。

站在村民中心向周围的高山望去,层层叠叠的柏树挺拔青翠。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张三兵带领村民,自己育苗,在村周边的荒山坡栽植柏树、松树、核桃树、枣树等,多年来累计栽植了20万余棵。

人居环境变好了,但张三兵并没有“满足”。“依托4000亩披满绿色的山场资源,发展旅游产业,鼓起百姓腰包,带动乡村振兴!”为了加快新农村建设,他开始围绕村里的旅游资源做文章。

抗日战争时期,令公村是八路军武(安)东办事处所在地,红色旅游资源丰富。村后的令公洞又是邯郸市二级保护文物。由此,发展红色旅游和历史文化旅游成为张三兵乡村振兴蓝图里的重要部分。

“现在正和武安市交通局协商共同建设通往村后令公洞环村旅游公路建设的事情,总投资200万元,我们村里需要自筹一半资金,修通后村里的旅游设施又上了一个新台阶。”采访中,张三兵接了一个电话后,他连忙向记者表示歉意,“实在不好意思,下午三点还得去武安市交通局签订合作修路意向书。”

美丽乡村民俗体验区、太行令公特色古镇、令公洞遗址文化旅游区、生态养殖区、红色文化革命纪念地……在张三兵的发展乡村旅游振兴计划里,令公村旅游项目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以乡情深度体验为载体,传承历史遗存和红色文化,让村民留得住乡愁。

责任编辑:董源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