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新闻>>邯郸图片新闻>>

武安教师冯丽红:为百名学子撑起求学梦

2018-12-04 11:44:53 来源:邯郸晚报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武安教师冯丽红:为百名学子撑起求学梦 

冯丽红展示助学金领取确认表。记者范文平摄

八年多的时间,硬是凭着自己的坚韧和执着撑起了武安100多个孩子的求学梦,为100多个家庭送去了温暖和希望。她就是武安市光明小学的冯丽红,一位文弱的小学女教师。

出发:为“问题孩子”寻找良方

冯丽红,1976年出生于武安市徘徊镇南坡村,父亲部队复员后任职涉县粮食局,母亲和睦乡邻,善理家务,对子女更是管教有方。在冯丽红的记忆中,他们家有很多藏书,是附近三乡五里年轻人的图书馆。虽然父亲过早离世,那些书却给冯家姐弟留下了无尽的精神财富。然而,也正是因为父亲的早逝,家庭经济的窘迫造成冯丽红求学的坎坷与艰难,也让冯丽红对于读书、求学有着某种深入骨髓的情怀。

1995年,冯丽红从师范学校毕业,回到家乡教书。或许天性使然,或许有感于自己求学的不易,她总是有意无意地偏爱那些困难家庭的孩子,生怕他们得不到关爱,生怕他们失学。冯丽红经常用微薄的工资为孩子们买文具、买书籍,鼓励他们好好学习。冯丽红还非常注重“问题学生”的教育,每次看到染着黄发、叼着烟卷、背着书包在马路边溜达的中学生,她就感觉一阵阵心痛。那满嘴江湖浑话和极不相称的稚嫩脸庞,常常令冯丽红扼腕叹息,她苦苦思索,四处寻求解决之法……

探索:意外开启公益助学之路

探寻的脚步从未停歇,从2009年至2014年间,冯丽红经常利用寒暑假、公休日,自费到北京、石家庄、邯郸等地学习传统文化和国学教育,希望从中找到教化“问题学生”的办法。其间冯丽红多次跟随一些民间慈善组织从事公益助学活动。在此过程中,冯丽红结交了全国各地的爱心企业家。

2010年的一天,北京的四位爱心企业家向冯丽红谈起捐资助学的意愿,因为知道冯丽红与其爱人于老师都是武安当地教师,也深信冯丽红真诚坦荡的品格。所以,他们想委托冯丽红在武安当地寻找贫困学生予以资助。

此时,贫困学生一双双渴望求知的眼睛出现在冯丽红的脑海中,她毅然决定通过自己的力量,架起助学的桥梁,为贫困学生点燃希望。她的决定得到了爱人的全力支持。也就从那时起,冯丽红踏上了公益助学之路。

2010年,冯丽红开始从执教的同事、同学那里了解收集贫困学生信息,然后和爱人乘公交车到学生家里走访核实。由于贫困学生大多住在偏远山区,交通不便,他们往往需先倒车后步行才能到达目的地。吃饭和休息

都没点儿,他们就带上干粮和水,在车上或路边完成。晚上回到家还需要总结整理,对接资助。有时,因为对接不到位,冯丽红还被当成骗子被赶出家门。还有一次,一位受助学生的疯妈妈,在冯丽红踏入家门的一刻,伸出双手向她扑了过来,抓住她又打又挠……然而,冯丽红却一直默默坚持着,她说:“虽然辛苦些,但我们的一点小小努力,可以解决孩子无后顾之忧,安心上学,值!”

很快,第一批八个贫困学生资料的信息上报至北京,看到整理走访的资料如此细致,调查如此全面,几位爱心企业家很是欣慰,深信自己的爱心通过冯丽红这位爱的使者,可以帮助到真正需要帮助的贫困孩子。之后,在企业家们的帮助下,这八名贫困学生一对一有了资助对象,他们的生活也从此而改变。目前,这批孩子中有的已经步入大学校园,开启了更精彩的人生。

沟通:架起传递爱的桥梁

为让每一分善款都能最大限度帮到孩子,冯丽红的工作做得很细致、扎实,她按学段将孩子们分为义务教育段(小学、初中)和非义务教育段(高中、大学),再按孩子们的家庭情况分为一般贫困和特困两个档次。小学初中每人每月资助200到300元,特困家庭孩子每月资助500元;高中、大学每人每月500元,家庭负担相对较轻的,每月资助300元。所有学生一对一资助,直至大学毕业结束。同时,冯丽红还定期回访受助学生生活及学习情况,及时向北京爱心人士反馈。如果其间有受助学生家庭情况好转,冯丽红会及时调整资助方向。同时,如果出现资助人不再资助的情况,冯丽红也会自己出资填补空档,再为孩子寻找资助人。

冯丽红和其爱人都是普通教师,收入并不高,但他们为人宽厚、心地善良,每次助学走访都会带上些书籍、文具和食品给孩子们。遇上特困家庭,冯丽红还偷偷塞一二百元钱,让孩子们交学费,改善生活。不完全统计,她和爱人累计资助贫困学生6万多元,为孩子们购买书籍、文具和相关投入2万元左右。

冯丽红为每个受助孩子建立了档案。仅是一份档案,冯丽红随着经验的积累先后修改、完善十几次才最终定稿,变成现在她口中的“通用表格档案”。记者看到,表格清晰地记录着受助者的各种信息,许多档案后还附有一封专门写给她的信件,这是她收到来自孩子们的最珍贵的礼物。她要好好保留每一份档案,因为这些都是爱的凝结,等孩子们长大毕业后,送给孩子们作礼物,让这份爱传递,将这份光和热延续。

发展:数字背后渗透的心血

从最初的八名受助学生,到二三十名、四五十名,直到现在的一百零八名;从最初的每月一两千元到每月四五千元、一两万元,到现在的每月四万多元,年资助额近50万元。数字不断增长的背后,却渗透着冯丽红的心血。

冯丽红告诉记者,因为都是一对一助学,每月打卡、转账、沟通,十分耗费心力,而这些工作只能在下班时间和周末、节假日完成。2013年以后,随着资助的孩子增多,她便和爱人倾尽积蓄买了私家车,并说服爱人和弟弟轮流给她当司机。每个节假日都奔波在乡间山路,走访记录,回访落实,到了晚上她又坐在电脑前整理资料,输出信息,联系沟通,对接资助。为了这些毫无血缘关系的孩子,她几乎牺牲了所有的休息时间,几年来她只有一天休息日,那就是大年初一。家人和朋友都劝她放下吧,太辛苦了,天下那么多贫困孩子,帮不完的,她总是淡然浅笑:“放不下呀……”

随着资助的孩子逐渐增多,北京最初的四位爱心企业家也召集了更多志同道合的人士奉献爱心。为了更加稳固地向贫困孩子们提供帮助,2016年,冯丽红凭借丰富的一线助学经验和良好的学识修养,协助北京爱心人士建立北京福泉慈善基金会,并于2016年底在北京民政局注册。而在武安当地,在冯丽红的感召下也逐渐形成助学团队,目前慈善助学志愿者已有100多人。

据统计,八年来,冯丽红和她的助学团队走遍了武安22个乡镇、一个工业园区,200多个村子,500多户家庭,累计帮扶贫困学生500多人,帮助孤寡老人100多户。截至目前,冯丽红通过网络、微信,通过各地爱心人士和基金会,建立联系,长期一对一资助大中小学生108人,年资助金额近50万元,累计资助武安贫困学生250多万元,救助物资10万元左右。武安市一中、二中、三中、五中、西苑中学、职教中心和乡下许多学校都有冯丽英联系资助的学生。

回归:当好学生的引路人

就像八年前,为“问题学生”寻找精神良方那样,在八年的助学工作中,冯丽红始终认为,单单给予资金上的扶持,并不能彻底改变孩子的命运,助人的最高境界是——引路,要让孩子们乐观积极,自强自立,坚强面对人生困境。因此,冯丽红多次带领孩子们组织各种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敞开心扉、展现自我、树立信心。

为方便山区孩子读书,冯丽红通过基金会分别在活水乡庙上小学和徘徊镇实验小学建立“福泉爱心书屋”。2017年、2018年分别两次为大学生组织“大学生帮带前行”活动,邀请优秀在读大学生、研究生为准大一学生分享大学生活、学业规划、校园防骗、勤工俭学等,孩子们因为入学前得到指导,一进大学便是一个高起点,迅速完成从高中生到优秀大学生的完美蜕变。

2018年春节期间,她与武安团市委共同组织“大学生入职创业交流会”,为大学生学业入职规划提供了参考……如何引导孩子们更好地向善向上发展,冯丽红一直在努力。

究竟是什么力量让冯丽红如此坚持?采访时,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心头。面对记者的疑问,冯丽红笑着告诉记者,源于感恩,每位受助人都有一个感恩的心。从孩子们一封封饱含感情的信件、一位受助人奶奶专门为志愿者开辟的爱心菜园、一束束冯丽红生病时送去病房的鲜花和一份份自制小礼物……这些,冯丽红说,都将支持她在助学的路上越走越长远。(记者温洁)

责任编辑:李珊珊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