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新闻>>邯郸区域新闻>>

“破三难”打造美丽家园——临漳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纪实

2019-10-23 14:51:02 来源:邯郸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多元筹资破解投入难、激发群众热情破解干事难、建立长效机制破解管护难,今年3月以来,临漳县打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战,全域整治、全面整治、全员整治,“破三难”聚合力打造美丽宜居乡村。

短短几个月时间,这个78万人口、财政收入不足10亿元的冀南平原传统农业县,县财政整合项目资金近3亿元,撬动社会投资8亿多元,新植树木16万余株,硬化道路260万余平方米,建排水边沟43万余米,9.4万多户农民通过“双代”工程实现清洁取暖,农村人居环境发生巨变。到今年底,4.18万户农民将用上新型厕所,全县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生活品质将得到大幅提升。

“从2017年28个美丽城中村创建,到今年全县429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域整治,作为一个财力薄弱县,临漳为啥这样干?因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升广大农民福祉和农村社会文明和谐。”该县县委书记于保叙说。

钱哪来?

多元筹资破解投入难

走进临漳县章里集乡北东坊村,曾经坑洼不平的土路完成硬化,道路两侧铺设了便道砖。

“干一天活,领一张义务工票,可以顶40元道路集资钱。”村民张九长告诉记者,他已经攒了26张义务工票,相当于1000多元,自己基本不用再出修路集资钱。

“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以来,全村已出义务工3500多个。”村支书王希军介绍,主路和小街巷硬化任务6万多平方米,工程投资近300万元,这在以前根本不敢想。北东坊村基础设施欠账多,村民盼着改善居住环境,但资金成了“拦路虎”。

“政府投一点,群众集一点,能人捐一点。”王希军算了一笔账,主路和小街巷硬化,县财政分别按每平方米30元、20元的标准进行奖补,基本能占建设成本的一半;通过发放义务工票、群众集资等筹集一部分;发动在外经商人士捐款20多万元,解决了资金难题。

临漳建立“政府政策引导、群众筹资酬劳、社会力量支持”多元化投入保障机制,县财政整合农业农村、住建、自然资源等部门涉及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项目资金近3亿元,对9月底前完成人居环境整治任务的村,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完工即验、即验即补”方式进行支持。筛选县直单位分包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重点村,对分包村给予支持。目前,65个县直单位共提供资金和项目帮扶1200余万元,出动大型机械1800余台次。

各乡镇、村则因地制宜,采取“发放义务工票”“群众自捐、集体贴补”“每人每月2元垃圾处理费”等方式筹资筹劳,目前全县群众义务投工投劳120多万人次,各乡镇动员在外经商人士等支持家乡建设,撬动社会投资8亿多元。

谁来干? 

激发主体作用,避免“政府干、群众看”

“到了村口进不去,进村之后出不去。”说起行路难,临漳县邺城镇显王村许多村民都有这样的感受。以前,显王村沿路各家各户都建有门台,原本四五米宽的路,最窄处只有两米多,严重影响群众出行。

“虽然门台侵占的是公共道路,但拆的时候并不顺利。”显王村党支部书记王巧玲坦言,以前村民占用公共道路建门台的现象十分普遍,大家对行路难有意见,但拆门台时又互相观望。村“两委”干部带头拆除自家门台,再入户做群众思想工作,“一把尺子量到底”,变“要我拆”为“我要拆”,顺利拆除所有门台。“路宽了,两侧还栽种了绿植,看着环境越来越美,大伙心气也顺了”。

农民是人居环境整治主体,也是直接受益者。但不少地方人居环境整治却存在“政府干、群众看”的问题。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政府不能大包大揽,必须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调动群众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于保叙介绍,财政奖补资金不搞“一刀切”,而是“先干先补,多干多补”,9月底前完成整治任务的,项目验收合格后即兑现奖补,超时限完成任务的村不予奖补,通过考评倒逼促进各村比学赶超。

夯实群众基础,临漳县各村在人居环境整治规划制定过程中,充分听取村民意见和建议,确保规划符合村民意愿。在砖寨营乡羊羔屯村村委会,村支书韩献明指着村庄整治“作战图”介绍,他们逐街逐路逐户勘察,结合整治任务绘制了“作战图”,哪里需清、哪里需拆、哪里需建,一目了然,避免盲目作战。

以乡村两级为主体,临漳县还探索了党员干部“门前清”、设立工程质量监督员等做法,激发农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积极性。在清积存垃圾、清残垣断壁、清街巷杂物、建小游园等“五清三建一改”村庄清洁行动中,群众积极参与,村村呈现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截至目前,全县清除垃圾杂物60万立方米,拆除违章建筑及破旧房屋3200余处,残垣断壁及门台、月台2万余处,利用腾出空间建设游园、菜园、果园1500余处,文化活动广场200余座,实现以拆促变。

在清洁村庄基础上,临漳县还积极推进街巷硬化,村庄绿化、美化、亮化,统筹推进农村煤改电、煤改气“双代”工程和供水管网、厕所改造等工作。截至目前,农村煤改电、煤改气“双代”工程已完成9.4万多户,改厕已完成3.5万户,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8%。

走进该县杜村集乡张庄村史馆,幽静的农家院,古朴的砖瓦房,摆放着锈蚀的煤油灯、褪色的蓖条筐,还有陪嫁梳妆盒、老式收音机、黑白电视机……“一座座群众自建的村史馆、乡贤馆、劳模馆,见证了发展变化,留住了美丽乡愁。”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青山说。

如何管?

长效管护,避免整治成果反弹

“村庄划分了卫生责任区,我和另一名保洁员各负责2条主街道。”每天清晨6时许,临漳县狄邱乡西申村保洁员孔红霞开始清扫村内主街道。作为保洁公司员工,清扫质量直接关系她的工资待遇。

今年4月,临漳县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将全域429个村生活垃圾清扫清运、处置处理等交由4家环卫公司负责,政府只负责监督考核保洁效果。通过县乡财政补助、村集体补贴、农户适量付费相结合的模式保障管护经费,实现农村环境卫生市场化、长效化治理。对道路、林地、河道、沟渠等区域的环境卫生,明确由交通、自然资源和规划、水利等部门分别负责,构建了责任分明、协调联动的无缝隙监管责任体系。今年上半年,全县清理农村新增私搭乱建219处,“发现一处、拆除一处、动态清零”。

既从严治理新增违建,又努力提升群众文明素养,做好人居环境整治“软文章”。临漳作为全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两个试点县之一、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第二批全国试点县,与国家文明县城创建有机融合,各乡村把落实门前“三包”、禁止随意倾倒垃圾、房前屋后无杂物等写入村规民约,引导村民摒弃乱扔乱倒、乱堆乱放的陈规陋习。同时,充分发挥已建成的1个县级文明实践中心、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孵化培训基地、14个乡镇文明实践所、278个村级文明实践站作用,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美丽庭院等评选表彰活动,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各村组建环境卫生志愿服务组织,发动村民自觉维护环境卫生,推动乡村文明提升与环境整治互促互进。“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助推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上水平,同时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也为文明实践创造了良好环境,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大幅提升。”县委副书记、政府代县长刘涛说。

“刚开始大家也不适应,时间长了,才慢慢形成习惯。”西申村党支部书记杜艮廷说,曾经有位村民一边走路一边嗑瓜子,结果瓜子皮扔了一路。后来村环境卫生志愿者硬是循着瓜子皮找到这户村民,和他一起把沿路的瓜子皮清理干净。“这件事对大伙触动很大,打那之后,很多小孩子也知道把冰糕纸、果皮等主动扔到垃圾箱。”

持续用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临漳县把此项工作纳入乡镇年度考核,与乡镇奖补资金、“两委”干部绩效挂钩,把压力传导到基层一线。今年4月以来,县四套班子领导以区、片分包乡村,分指挥长每周全域走两次,县主要领导每周遍访村庄一次,全县每月开展一次观摩评比,比进度、找差距、学经验,实行红黄旗管理,有效调动了乡村改善人居的主动性。“全县通过建立‘县级指挥、单位帮扶、乡镇主体、全面贯通’机制,三级书记抓整治,各级干部群众凝成一股绳,全县上下形成一盘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蔚然成风。”县委副书记、政府代县长刘涛说。 (通讯员 李海波 王俊平)

来源:邯郸新闻网
责任编辑:董源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