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新闻>>邯郸头条新闻>>

“十三五” 科技创新凝聚邯郸智慧

2020-12-17 15:15:57 来源:邯郸日报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河北省硅谷农业科学研究院依托自己科研团队研发的“中国首创,世界唯一”有机硅土壤调理剂,在改良我国中、重度盐碱土壤中屡创奇迹,实现了“一年变良田、两年创高产”的目标;晨光色素将人们眼中普通的小辣椒“萃取”出了亿万财富,成为中国制造走出去的一支主力军;河钢邯钢成功研发“航天氙”助力卫星飞天,一举打破了国外进口氙气在我国航天领域长达40年的垄断……2016年—2019年邯郸先后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5项,其中主持完成1项、参与完成4项;获省科学技术奖66项。2020年,根据国家、省奖励办公室公告,邯郸预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2项,省科学技术奖15项。

近年来,邯郸全力推动科技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加快引进京津等地科技创新资源,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创新发展的脚步越来越稳健。今年以来,全市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769家,总量达到11663家,全省第二;通过省厅评审高新技术企业191家,4家企业入选河北省首批科技领军企业。国家级、省级科技投入资金1.69亿元,较上年增长37%。新增国家级众创空间3家,省级技术创新平台33家,其中,产业技术创新中心24家,产业技术研究院5家、新型研发机构试点4家,均为历年来最多。

“十三五”期间,全市科技创新工作亮点纷呈:2020年荣获全国科普工作先进集体;2018年荣获中国技术市场金桥奖、全国知识产权系统人才工作先进集体;2016年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通过验收,2017年邯郸列入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培育城市,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被科技部火炬中心列入2017年度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培育);2019年全市研发投入强度达到1.65%,创历史新高,首次超过全省平均水平;邯郸出台的《关于深化科技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被河北省“双创双服”活动办公室政策创新案例收录并在全省推广。

大投入,好政策带动创新主体发展壮大

为加快推动创新型邯郸建设,今年邯郸印发了《关于大力提升全市科技创新能力的实施方案》,为建设创新型城市制定了路线图和时间表。“十三五”期间,为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保障科技创新活动顺利开展,邯郸出台《关于建立健全市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的意见》,通过政府落实加大财政科技支持力度,增加多种科技投融资手段,引导全社会加大对科技创新的多元化投入。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邯郸慧桥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复工复产后存在研发资金短缺等困难,邯郸安排市级科技重点项目资金54万元,支持企业加速开展“双组织合金钢锤头产业化技术”新产品研发,网上指导企业申报省级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和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项目。企业在疫情期间开发“可焊性耐磨双金属复合材料生产技术”“CADI高性能耐磨合金件”等新技术、新产品20余项,由传统制造厂转型升级为高技术金属材料研发生产企业,产品走向了国际市场。

“十三五”期间,邯郸科技投入大幅增长,全市实施市级重大科技项目192项,市级财政资金投入1.1亿元,引导社会资金投入12.59亿元,开发新产品、新工艺、新装置和新品种724个,获得专利授权594件,其中发明专利160件,制定技术标准196项,新增产值超过80亿。同时,科技金融深度融合,总规模2亿元的邯郸科技成果转化与创业引导基金进行了7795万元的股权投资;与邮储银行合作为235家企业发放科技贷款,邯郸科技金融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

全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56家,总量达到515家,2020年总量将超过645家,达“十二五”末总量的4倍之多;科技型中小企业新增7271家,总量突破1万家,达到11663家,全省第二。

产业聚集明显加强,邯郸现代装备制造创新型产业集群国家级试点加速推进,格力·邯郸中原智能装备基础件产业基地初具规模,临漳人天科技园开展5G研发,已有30多家企业入驻。

重培育,成果转化激发创新实现新突破

晨光生物科技集团主持和参与完成的“辣椒天然产物高值化提取分离关键技术与产业化”项目和“番茄加工产业化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项目分别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依托该项目成果,晨光生物实现了辣椒天然提取物规模化、连续化生产和番茄籽皮原材料综合高效利用,企业产品质量效益显著提升,取得了行业话语权。

今年10月10日,从吉林大安传来喜讯,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组织国内权威专家组,对河北省硅谷农业科学研究院、河北硅谷肥业有限公司研发生产的有机硅土壤调理剂改良重度盐碱地水稻创高产示范田进行了测产,结果显示,平均产量每亩659.714公斤,增幅50.99%,创重度盐碱土壤水稻亩产最高记录。

近年来,邯郸打出一系列组合拳推进科研攻关与成果转化,推动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合作攻关加快技术成果转化;支持高校、科研院所贴近企业需求,开展技术交易,转化科研成果。

目前,市级研发平台达到了125家,创建了省级技术创新中心59家、省级重点实验室11家、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12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试点9家,省级研发平台总量达到91家。国家级孵化器3家、国家级众创空间5家,省级孵化器15家、省级众创空间17家。其中,邯郸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连续四年以优秀(A类)成绩通过科技部考评(2018年度考核为A类的全省仅3家)。

为更好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邯郸建设了邯郸技术交易中心,建成国家级技术转移机构1家、省级16家,全市技术交易合同登记额由5.7亿元增长至150亿元,技术交易额连续两年位列全省第一。连续三年成功举办了邯郸市创新创业大赛,推荐180家企业参加国家、省创新创业大赛,获得全国优秀奖3项,省一等奖10项、二等奖38项、三等奖89项。

成果转化最终要体现在科技惠民,在环境保护方面,市政府与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签署全面合作协议,组织系列科技治霾专题对接会,梳理技术需求15项,共同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治理等方面合作。贺泓院士与718所合作开展烟气脱硝、空气净化等方面技术研究,邯郸科技治污水平进一步提升。在农业科研方面,通过国审新品种12项,与袁隆平院士合作选育的杂交稻平均亩产达1149公斤,创造了世界水稻单产的最高纪录。中国农业大学在曲周建设“科技小院”做法在全国推广。

广合作,引人才优资源协同创新共发展

协同创新,共同发展。邯郸用足用好京津创新资源,对接大院大所、央企,引进高端人才、先进技术、战略投资者,加大促进京津研发成果在邯郸转化孵化。

11月27日,京津冀科研院所联盟——邯郸技术需求对接会在邯郸北科创新中心成功举办,通过对接会加快引进京津等地科技创新资源,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制胜法宝,也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十三五”期间,邯郸广泛对接京津、长三角、珠三角、东南沿海等地区,促成中科鑫宝产业基地等签约项目30余项。先后举办京津冀协同创新与区域转型发展论坛、首届河北省产学研大会、省科技厅“厅市会商”、美国“硅谷”专家走进邯郸、晋冀鲁豫边区科技协作网第32届年会、北京大学校友走进邯郸等活动。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在邯郸设立邯郸北科创新中心,国家遥感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邯郸分中心落户邯郸。

科技创新,关键在人才。为了解决企业在人才上的缺口,邯郸积极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培养和引进了一批科技领军人才、高端技术人才和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邯郸依托科技部领军人才创新驱动中心,吸引集聚了更多优秀人才服务邯郸,培育省级产业创新创业团队28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英才111名。2019年晨光生物科技集团董事长卢庆国入选河北省第四批高端人才支持计划、2018年副总经理连运河入选国家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6年邯郸慧桥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邢振国、晨光生物科技集团董事长卢庆国入选国家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名单。

在产学研合作方面,加大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科院等高校科研院所的对接力度,帮助企业引进人才、技术和成果。目前,全市省级院士工作站总数达到34家,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2家,在全省保持前列。(记者赵瑞瑞)

来源:邯郸日报
责任编辑:郭宏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