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新闻邯郸头条新闻

邯郸市文旅产业呈现高质量发展态势

2021-08-11 17:30:41 来源:邯郸日报

扫码阅读手机版

2019年,文化旅游产业首次作为优势产业被纳入邯郸市“532”总体产业布局。2020年,面对疫情,全市科学统筹,全年接待游客4004.9万人,实现旅游总收入420.4亿元,均居全省第四位,旅游复苏走在全省前列。今年1—6月份,全市旅游接待总人数2782.64万人,实现旅游总收入292.1亿元,居全省第三位……一组组亮眼数据折射出邯郸市旅游消费不断增长,旅游产业正成为助推邯郸市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邯郸市紧紧围绕建设文化旅游强市这一目标,从产业发展顶层设计出发,编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全市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邯郸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等文件,《邯郸市文化旅游产业促进条例》(送审稿)已进入审查程序,产业政策支撑体系不断完善。省市旅发大会等一批战略支撑项目加快实施,华强集团、华侨城集团等一批文旅龙头企业集群落户,夯实了旅游产业发展基础。

文旅融合旅游业态推陈出新

邯郸市坚持向历史文化要效益,向自然资源要市场,旅游业态实现了多元化发展。邯郸方特国色春秋主题乐园以华夏历史文明和邯郸地域文化为基础,利用高科技创新展现成语文化、神话文化、邯郸历史文化等多种特色文化,将文化传播与互动体验融为一体,内容形式别出心裁,优化了邯郸文化旅游产品结构,填补了河北省国内外知名主题公园类旅游产品空白。

培育打造研学旅游新业态,2019年,邯郸市成功举办“华语风采·中华成语故事”大赛决赛暨四大古城研学游,开启了“全国大赛+研学旅游”的新模式。2020年10月3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奋进中国奋斗有我》特别节目对八路军一二九师纪念馆和红色记忆小镇研学活动进行了长达6分39秒的专题报道,受到广泛好评。据了解,仅2020年下半年,该馆接待研学、党建、团建等共计5万余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深度挖掘特色资源,加强文化创意产品开发,邯郸市推出了磁州窑、粮画等一批特色鲜明的旅游商品,注册了“河北好礼—冀念品”旅游商标。

“白天看景,晚上看戏”已成为游客夜晚休闲的首选。《梦回邯郸三千年》《晨参暮礼》等极具邯郸地域文化符号的演艺产品升级换代,深化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和品质。

全域旅游旅游产业全线提档

邯郸市坚持把全域旅游作为推动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推进旅游产业全域布局、旅游发展全域联动、旅游服务全域配套、旅游环境全域提升,将文旅产业与脱贫攻坚、生态治理、乡村振兴等相结合,形成了历史文化游、自然风光游、乡村体验游等多种业态融合的全域旅游新格局。2019年涉县被认定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2020年,武安、峰峰入选第二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武安市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通过省级初评。同时,馆陶、广、临漳、大名、肥乡等县(区)编制完成了全域旅游规划,全域旅游发展步入快车道。以乡村旅游为突破口,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全市先后有5个乡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1个乡村入选河北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入选数量在全省各地市中名列前茅。

另一方面,旅游产品供给由“数量扩张”转变为“质量提升”。2017年,永年广府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19年和2020年,涉县韩王九寨、馆陶粮画小镇、武安东太行等景区被授予4A级旅游景区资质,邯郸市国家4A级以上旅游景区已达16家。同时,全市先后建成投用游客服务中心27个,设置旅游交通引导标识牌540余块,建设涉旅区域停车场132个,新建、改扩建旅游厕所400座,邯郸智慧旅游“一部手机游邯郸”已开始试运营,东太行晨曦酒店等一批旅游度假酒店(民宿)陆续投用,旅游服务体系不断健全。

借力旅发提升文旅品牌影响力

目前,旅发大会已经成为推动旅游产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和促进全域旅游的重要台,实现了由抓具体项目到抓台搭建,从而实现产业聚集的质的转变。

自2017年始,邯郸市连续四年成功举办5届市旅发大会,有效带动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项目投资550余亿元,形成了“举办一届旅发大会,打造一个旅游品牌,助推一方经济发展”的良好格局。首届旅发大会在全国叫响了涉县·中国太行红河谷旅游品牌,呈现出涉县“无处不美景、无处不宜游”的全新景象。峰峰矿区通过承办第二届旅发大会,成为“矿区变景区、浊水变清水、矿山变青山”的绿色转型典范。永年区承办第三届市旅发大会,形成了处处是景观、无处不宜游的生态旅游环境。武安市以第四届旅发大会为契机,在1800方公里的大地上绘就一幅山水画,渲染了“生态绿、抗战红、全域美”。磁县利用第五届旅发大会推进文旅深度融合,把景点串珠成链,从过去“一山一水”到如今“胜景连片”;广县深挖特色文化资源,闯出一条原地区发展旅游业态的新路;复兴区对矿山矿坑进行综合治理,打造出园博园等独具特色的生态恢复景区,实现了工业污染区向绿色生态区的精彩“蝶变”。(记者张英颖)

责任编辑:谭倩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