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安花甲老人历时五年写成《红色太行纪实》

来源:邯郸晚报  2014-10-29 18:37:16  责任编辑:王春锐
武安花甲老人历时五年写成《红色太行纪实》

图为张胜利正在整理书稿。

    武安市冶陶镇是一块红色圣地,生于斯,长于斯的张胜利是聆听着红色革命故事长大的。源于对革命先辈们的敬仰,让他在64岁时拿起笔,背上相机,怀揣小本,风尘仆仆地奔波在了搜集、整理有关武安的红色革命故事的路上。5年的坚持,15万字的《红色太行纪实》书稿,是老张心血与辛劳的结晶,更是他对革命先辈无限敬仰的见证。

    张胜利,1945年5月出生,今年69岁,是武安市冶陶镇马村人。他从一出生便与红色革命结缘,其父亲张世珍是一名老八路,参加过抗日战争。而他的名字是父亲的老战友给取的,寓意抗日战争马上取得胜利。“当时抗日战争还没胜利,冶陶是抗日根据地,日本人经常去扫荡。父亲是八路军,我又叫‘胜利’,团党委怕有人陷害我和母亲,就安排我村一个复员回家的老八路暗中保护我们。”忆往昔,张胜利满怀感恩之情。

    1986年,张胜利的父亲去世。他的母亲双目失明40多年,脾气有些暴躁。但在照顾母亲的过程中,张胜利发现,每当母亲讲一些她和父亲年轻时经历过的抗日故事时,心情就会变得愉悦。日夜不停做军鞋、武安团英勇善战杀鬼子……母亲口中的故事是那么真实、生动。从那时起,张胜利萌生了将发生在武安的红色革命历史故事搜集、记录编辑成书的想法。

    从那以后,张胜利全身心地投入到书稿写作当中。写书需要真实的历史、确切的时间、翔实的数据,尤其是写红色革命历史书籍,加之亲历当年战斗的老前辈们越来越少,抢救性的采访、写作就成为必然。张胜利处处留心,杂志上的一段话、老人们口中的一个小故事、烈士陵园墓碑上的墓志铭都能成为他获取故事的线索。为了考证故事的真实性,他一直往返于冶陶镇与武安市党史办、文体局等单位之间。2011年,为了在武安市查阅资料方便,他托人在武安市里谋了份门卫的工作,从老家独自一人搬到了城里。工作之余,张胜利就背上相机,怀揣小本或步行、或骑车、或坐车到处奔波采访,足迹遍布武安市贺进、阳邑等乡镇,甚至还到了山西。其间采访到许多不为人知的红色革命故事。2014年7月,经过5次补充修改,一部15万字的武安篇《红色太行纪实》书稿终于完成。该书稿分为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后续三个部分,共收纳红色革命故事80多个。

    “你看这篇文章是写武安团的,为了获得信息,我辗转找了好多人。”张胜利小心翼翼地翻阅着他的书稿,书中每篇稿子的来源、内容他都如数家珍,娓娓道来,语气中透露着成就与满足。“老人五年来独自一人做着武安红色革命历史的收集整理,这是抢救性的工作,非常值得人敬佩。”在细细翻阅了《红色太行纪实》书稿后,武安市党史办工作人员张建国评价道,“他的书稿中有许多素材都是我们未曾掌握的,特别是武安南下干部的相关资料非常珍贵,对补充武安革命历史很有价值。”

    采访即将结束时,张胜利告诉记者,在他有生之年,他还将继续完成《红色太行纪实》之左权、涉县、武乡、黎县四篇书稿。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关注和铭记这段历史,让太行精神永放光芒。

    本报记者温洁 通讯员李翠平

融媒体矩阵

想爆料?请拨打新闻热线0311-67562054,登录河北新闻网新浪微博(@河北新闻网官方)或通过投稿邮箱:(hbrbwgk@sina.com)提供新闻线索;时评稿件请投kangkaige2010@126.com,或直接加慷慨歌Q群167277165。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15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 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