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新闻>>邯郸区域新闻

丛台区巧笔描画“绿富美”

2017-12-26 15:21:48 来源:邯郸日报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丛台区以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产业增收为目标,坚持生态与经济并重、绿化与美化结合,造林与特色镇区规划和旅游文化相协调原则,统筹推进山、水、田、村、林综合治理,突出项目造林、规模造林、富民造林,打造靓点景观,让荒山绿起来,让农民富起来,让乡村美起来。截至目前,全区累计完成造林绿化面积10374亩,种植树木74.19万株,超额完成秋冬季市下达任务。

全民动手让荒山绿起来。该区今冬明春计划完成造林15000亩,植树114.58万株,重点实施荒山生态修复、景观廊道建设、村庄绿化、经济林基地建设、河渠滩涂绿化、城区绿化六大工程,实现南水北调以西40余平方公里范围内“能绿则绿、宜绿则绿”建设目标。

荒山生态修复工程集中在紫山核心区,实施紫云湖周围延伸绿化工程,新建桃花谷、紫山书院,种植桃、竹、海棠等观赏植物。在紫山二期陈大线以东实施“花海绿廊”、郝式造林两项绿化工程,构建与紫山交相辉映的初春美景;将三陵乡北起郭窑南至309国道的连绵山脉1000亩,种植侧柏、油松、核桃等,营造鱼鳞式常绿美景;按照高速公路、国省干道两侧各50米,区级道路两侧各30米,乡村道路两侧“一路、两沟、四行树”标准对全区道路两侧林带实施补植补造和景观提升,截至目前共完成廊道绿化1700亩,植树9.84万株;以优厚的招商政策、深远的历史文化和优美的自然条件,吸引实力雄厚、科技先进、经验丰富的8家大型企业,投资林业产业基地建设;按照能绿尽绿、打造特色原则,在全区69个行政村全面开展村庄绿化,重点打造环村林带、进村路、庭院、村内空闲地和农户庭院五个区域。截至目前,共种植法桐、国槐、核桃、女贞、海棠等树木9.6万株,增加美丽庭院210户;为改善和优化河系两岸生态环境,在输元河等水系沿岸进行绿化美化,种植树木和花草3.3万株;对城区空地、“一区三边”暨“双违”集中整治后腾出空地等闲散地进行绿化,绿化面积270亩,植树2.16万株。

土地流转让农民富起来。该区将秋冬季植树与提高农民收入相结合,大力推进经济林基地建设,将传统农业种植向经济作物种植转变,让农村土地绿起来,让农民腰包鼓起来。结合旅游文化资源、优势产业和立地条件,该区将农民土地进行流转,在交通干线两侧、三陵乡宜林地块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林基地,在工程、黄窑等村集中连片打造核桃精品园,在高窑村打造首冠樱桃示范园,在古石龙路东侧打造倚龙漫城薰衣草庄园,在南水北调西侧、青兰高速南侧打造苗木基地,在二号赵王陵南侧打造生态经济沟。为推进土地流转进度,加快冬季造林工作,该区在采取传统“900元+100元(奖励)”的土地流转模式基础上,创新性开展“600元+就业(每年不低于两个月的用工)”合作模式,鼓励引导村民自愿降低土地流转成本加入农村合作社,由合作社进行招商引资,将村庄土地整体流转给大户。村民通过技术培训实现就业,收获土地收入与就业收入双丰收。目前,该模式已在黄窑村、高窑村、周窑村进行试点推进。

有机结合让农村美起来。该区以“一村一片林、村在林中、林中有村”为目标,将植树绿化与美丽乡村、特色小镇建设有机结合,大力打造景观林、景观带,建设绿色生态宜居、宜游、宜业新农村,让农村真正美起来。实施城区村庄“补绿”。坚持“能绿尽绿、一地一特色”原则,秉持“每家每院两棵树”标准,对69个行政村和12处城区闲散地块进行补绿,积点成面,形成进村见绿、街街有景的生态美景。(宋会娱)

责任编辑:实习编辑董源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